近日,筆者在重慶市豐都縣三建鄉蔡森壩村苗圃基地里看到,有的村民忙著給果苗施基肥,剪去苗木病弱枝,給苗木整形定桿;有的村民忙著將果苗搬進大棚,準備開春移植。盡管寒風勁吹,苗圃基地里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蔡森壩村民正在分缽移植苗木。通訊員 熊先偉 攝
蔡森壩村屬于深度貧困村。在脫貧攻堅中,該村與縣農發集團組建了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投資打造了蔡森壩村苗圃基地,主要培育沃柑、桃、李、梨等經濟苗木。該項目入股農戶保底收益農田每畝800元、耕地每畝240元,產生收益后采取“433”模式進行分紅,即企業40%、土地入股農戶30%、村集體30%,能有效帶動入股的村民穩定增收。
“今年苗圃基地能出苗100萬余株,實現綜合收入500余萬元,可增加村集體分紅收益4萬余元,土地入股農戶保底收益14萬元,還能帶動附近100余名村民就業。”基地管理負責人余艷告訴筆者。村民羅德芳說:“我今年63歲了,與老伴董安遠在基地里務工,一年勞務費就能掙3萬余元,還能幫助兒女照看孩子。”
“目前,我們組織村民加強苗圃冬管,就是要提高苗圃收益,實現可持續增收。”該村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羅軍說,他們將會組織村民利用苗圃擴大青脆李等產業種植面積,壯大蔡森壩村產業發展,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切實給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通訊員 熊先偉 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