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基層治理現場會給一群街道社區干部的啟示
怎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7月15日上午8點,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安置房小區院壩已經熱鬧起來,一些早起的居民開始準備中午的餐食。在飄著陣陣燉肉香味的院壩里,幾位居民來回穿梭,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搬凳子、裝資料袋。
8點30分,兩江新區基層治理現場會暨《社區書記謝蘭》新書發布活動在這里舉行,新區8個街道、59個社區(含籌備組)的負責人紛紛到場,探尋老舊小區改造和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為何來邢家橋“取經”?
這里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
邢家橋社區有怎樣的獨特魅力,能吸引8個街道、59個社區集體“取經”?
重慶日報記者在會場了解到,邢家橋社區安置房小區改造不僅改得早,還改得好。
這個建于1992年的安置房小區,是重慶最早進行開發建設的區域,由于建設標準低,這里街道狹窄、樓房密集、空間局促,室內房屋漏水、墻皮脫落,居民生活極為不便。2018年10月,邢家橋社區安置房開始立項綜合整治。到2020年初,16棟樓488套安置房整治完成,1422名居民的“舊房”變成“洋房”。
老舊小區改得好不好,居民說了算。記者在現場會上遇見來參會的居民黎國萍。她說,以前小區大部分房子破舊漏水,冬天陰冷、夏天生蛆,上廁所還要打傘。
“改造過后可就不一樣了。”黎國萍說,改造之后,她家的房子墻壁雪白,地板、窗臺一塵不染;房間外,管網、電線排布整齊,樓棟外立面的淡黃色和灰藍色墻磚相得益彰,院子里花草綠植長勢正盛。
“她說的還只是‘面子’,我們小區‘里子’更豐富哦!”45歲的黃廷濤說道,在安置房小區,諸如規范停車、文明養寵、暢通消防通道等公共事務,都由居民自發地監督、管理和維護。“‘里子’好了,我們街坊鄰里的生活才算真正好起來了。”
黃廷濤說道的“里子”,其實就是邢家橋居民心里逐漸“生根發芽”的共建共治共享意識。
體現在什么地方?記者注意到:現場會期間,院壩四周有不少在家的居民都探出頭來聽會,聽到動情處,大家自發鼓掌。
原來,邢家橋社區安置房改造已經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
金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亭一表示,邢家橋社區之所以吸引他,便在于這個社區基層治理充滿活力,“民生”緊貼“民心”,“民心”跟著黨走,令共建共治共享的事跡層出不窮。
在去年因疫情實行封閉管理期間,社區居民了解到社區有多達78個出入口,而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只有24人時,在半天時間里成立起一支100多人的卡點“突擊隊”,不計報酬實行三班倒值守,保障了社區“零感染”。
今年以來,邢家橋社區“小院議事堂”上,居民一邊提問題、講建議、商議解決辦法,一邊通過自治小組等群眾組織與社區工作人員共同行動,不到半年時間,95個民生問題通過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得以解決。
“邢家橋之治”的關鍵點在哪里?
“你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就裝著你”
“你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就裝著你。”《社區書記謝蘭》一書封面上的話,道出了“邢家橋之治”的關鍵點。
別看如今的邢家橋社區鄰里之間和諧融洽、干部群眾魚水情深,在改造工程之初,抵制改造的居民對社區工作人員卻沒少質疑和謾罵,甚至往社區門口丟垃圾、潑大糞,舉著菜刀追趕施工人員。
“那種環境下誰都不愿攤上麻煩事,居民自治更是想都不敢想。”黃廷濤說,要不是心里裝著群眾,誰能做成這樣的事情。
謝蘭和同事們為什么能?謝蘭說:“做群眾工作,要善于用腦用情,多換位思考。”
因為心里裝著群眾,謝蘭和同事們在遭遇辱罵和刁難時仍冷靜分析,用5個字概括出居民抵制改造的原因:拆、補、氣、疑、利。
拆,是希望通過抵制改造達到房屋整體拆遷的目的;補,是希望通過抵制改造使政府補齊前后開發政策之間的差距;氣,是認為相關部門對他們的困難和生活關心不夠而賭氣;疑,是懷疑干部通過整治撈錢,搞政績工程,擔心質量不過關;利,是部分居民希望通過抵制改造,在違章拆除、房屋過渡等費用上得利。
找準了癥結,謝蘭和同事們一戶一策地攻關:時任社區副書記的許光靜總是跟謝蘭一起去磨最難做工作的住戶,往往是白天受一肚子氣晚上回家跟老公訴苦;張云強和姚歡成了居民的“設計師”,不厭其煩地聽取居民改造訴求,修改改造方案;向金蓮、涂渝等人幫助居民租房,搭建臨時飲水、洗漱、洗手間等設施,保障了改造過渡期間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區干部們一步步努力推進工作,最終使改造工程順利完工。
雖然安置小區的房屋改造完成了,但謝蘭和他的同事們沒有片刻停息。
“我們正準備對安置小區進行增綠及文化元素植入。”謝蘭說,社區通過“小院議事”又收集了不少群眾意見建議,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圍繞養老、入學、醫療服務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做好。
現場“取經”看到什么?
開創“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基礎在群眾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體現在基層。通過這次現場會,大家看到了邢家橋社區正用行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根基。會后,他們談起自己的收獲。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只有獲得了民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才有堅實的群眾基礎。”翠云街道黨工委書記譚于說,“邢家橋之治”讓他看到,基層治理中如何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鴛鴦街道黨工委書記鄧科表示,再次零距離體驗邢家橋魚水情深的干群關系,他看到了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項磨人的工作,更是社區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契機。他說道,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要更加關注居民的“三感”,堅持安全、生態、綠色、智能的原則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人和街道金安社區黨委書記闕興倩說,“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邢家橋社區的‘蝶變’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話。”闕興倩表示,她曾有幸來邢家橋社區掛職,這里的干部用實際行動給她上了一堂難忘的黨課,她將學習謝蘭堅定的黨性和用心用情用腦的工作方法,推動金安社區治理能力提升。
“‘邢家橋之治’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范本。”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羅興佐將邢家橋經驗總結為三點:謝蘭的示范引領和隊伍建設,體現了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的工作原則,黨組織中的優秀帶頭人是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通過婆婆陪聊隊、小二關愛群、小院議事堂等途徑關心百姓“急難愁盼”獲得好評,體現了加強與群眾血肉聯系是基層治理贏得民心的重要保障;在改造中面對不合法不合規訴求寸步不讓,一戶一策推進改造,體現了依法依規治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基層治理必須貫徹的工作方法。(記者 陳鈞 王天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