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職業學院積極開展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本土化實踐
借力登高 打造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現代科技事業日新月異,國家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任重道遠。
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在辦學中秉持“立足交通、面向市場、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蛻變,書寫了一曲奮力拼搏、勇于創新、砥礪前行的華麗篇章。
2018年,勇立職業教育潮頭的重慶交通職業院校,又邁出改革發展新步伐,學校正式掛牌成立中德學院,在裝備制造專業開展中德雙元制本土化辦學,開發中德雙元制本土化人才培養方案、穩步推進中德雙元制本土化項目建設,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演繹出德國雙元制本土化的典范。
學生在AHK中德培訓中心進行仿生產過程的機電一體化綜合模塊培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揭開德國雙元制的神秘面紗
短短十幾年時間,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收獲了幾十項榮譽,贏得了一片好評,憑的就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實干作為。
2016年,不滿足于現狀的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將眼光瞄準世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德國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世界公認的先進職教模式,被稱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如何讓這個秘密武器在中國大地釋放能量,重慶交通職業學院躍躍欲試。
學校充分調研國內中德職業教育合作及重慶市區域產業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發揮民辦高校辦學體制、機制靈活等優勢,以“開放合作、融合創新”為理念,2016年6月加入同濟大學中德職業教育聯盟,吸收和借鑒德國職業教育理念和模式。
不斷考察學習、汲取能量,學校在2018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中德學院,4個月后,舉行了AHK中德雙元制職業教育合作項目簽約暨AHK-重慶交通職業學院中德培訓中心揭牌儀式,標志著學校德國職業資格認證項目正式啟動。
一切仿佛如離弦之箭,朝著目標加速前行。
2018年底,學校副校長張文禮、香港德智教育集團董事長曾知力、中德學院副院長熊如意等一行前往德國考察,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德中經濟聯合會、吉森工商行會,并深入福格斯貝爾格職業學校的教室、汽車實訓中心以及機械實訓中心。
這次走訪,無疑給大家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學校充分借鑒德國職業教育模式,借助德中經濟聯合會(DCW)以及當地工商行會(IHK)的支持,通過友好合作學校的對口幫助,把德國“雙元制”教育的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模式引入到學校,吸收精髓、因地制宜,培養技術技能型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軟實力”。
一場新的改革,在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正式燎原。
實踐出真知
深化雙元制本土化實踐
“雙元制”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精髓,如何實現雙元制的本土化?
學校的思路是,在借鑒吸收德國職業教育優點的基礎上,切實深入研究德國雙元制本土化問題,以此更好地達到高質量的教育效果和人才培養體制。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有自己的思考,聚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優化教師隊伍、深化教學改革三個方面發力。
學校啟動德國職業資格認證項目,完成了AHK工業機械師和AHK機電一體化師人才培養方案的開發和修訂,組建中德雙元制3屆實驗班。開發了9個中德雙元制本土化行動領域模塊化培訓課程,形成了培訓工作頁模式的校本教材8本;開發了3個中德雙元制本土化學習領域課程,出版了《機械制造工藝編制及實施》等3本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搭建合作培訓學徒企業平臺,與重慶ABB江津渦輪增壓系統有限公司、前程汽車、特瑞碩智能科技(重慶)有限公司、重慶華中數控有限公司、重慶ABB變壓器有限公司、重慶海裝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對口搭建多個校企聯合培養學徒平臺,探索構建了“三站互動、分段交替”的中德雙元制本土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了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
學校進一步吃透德國雙元制精髓及其核心要素,依托校企產業園及重慶先進制造職業教育集團資源優勢,與相關企業創建跨企業培訓中心集群,聯合開辦了耐世特實驗班、渝車訓練營、英才班、機器人卓越班,是學校在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引進和本土化方面作出系列重大創新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開展課題研究,其中4項獲得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立項、2項獲得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課題立項、1項獲得重慶市課程思政項目示范項目。
“引進德國雙元模式,必須學其精髓,引進培養一批通曉德國職教模式的教師尤為重要。”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先后有12人次專業教師通過國內培訓+德國研修方式完成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和雙元制課程模式的培訓,聘請3名德國本土雙元制專家為客座教授。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慶交通職業學院不斷摸索雙元制本土化實施路徑,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品牌優勢日益凸顯
為職業教育走出去貢獻更大智慧
2019年9月,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來自香港德智教育集團、德國知名學校、國內著名職教的專家、校長及教師齊聚一堂,參加中德雙元制本土化發展論壇。在會上,學校德國雙元制本土化的實踐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2019年1月,張文禮出席了在同濟大學中法中心召開的同濟大學中德職業教育聯盟理事會會議,并被聘為同濟大學中德職業教育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學校的實力得到進一步彰顯。
3年多的實踐,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雙元制”教育品牌優勢日益凸顯,雙元制本土化模式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學校對重慶龍門浩職業中學校汽車機電專業近100名教師、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全校近200名教師開展中德雙元制本土化課程體系構建師資培訓、面向淮南聯合大學等淮南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單元教師開展中德雙元制本土化課程體系構建及雙元制職業教育教學思想師資培訓。利用跨企業培訓中心,圍繞區域支柱產業,面向華能(重慶)珞璜發電廠有限公司開展了裝備鉗工、電氣與PLC職業能力培訓。
蝴蝶效應正在進一步擴大,無論是招生就業或是學校發展,都釋放出令人欣喜的訊息。
學校自2018年實施中德雙元制以來,招生錄取人數由2018年的5027人增加到2020年的6232人,學生以及家長對學校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生源質量逐年提高。首屆中德班52名學生參加了第三方質量監管和考核機構德國工商大會海外商會聯盟的畢業考試1和畢業考試2,31名學生順利通過;41名學生參加電工中級證書考試,40名獲得證書;10多名學生參加各項省部級技能大賽并獲得國家級三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8項、三等獎8項。學校于2021年6月被認定為重慶市優質高等職業院校。
這些讓學校更有信心,也更感責任重大:“自己發展好不算好,要帶動大家都發展起來才算好。”
學校依托高級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近3年開展了企業員工培訓約8.5萬人次;承接市級及行業企業技能競賽16場次;開展社會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考試約1.2萬人次,服務金額860萬余元,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和信任。
面向未來,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早已作出戰略性部署,開啟了新一輪的升級之路。
在固化深化中德雙元制本土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采取“引優+輸出”并舉并重的辦法,搭建國際交流平臺,舉辦國際合作論壇,探索國(境)外項目合作機制,努力在標準制定、成果分享、遠程教育、師生交流、人才推介等方面,逐步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為職業教育走出去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
(文秀月 胡忠英 熊如意 圖片由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