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產業”打破發展瓶頸讓村子“火起來”
黑豆花、黑豬肉香腸、黑米八寶粥、黑豆豆漿、黑豬臘排骨……12月2日,在離巴南城區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巴南區姜家鎮蔡家寺村,一場“姜家十黑”推介會打破了這個偏遠鄉村的寧靜,數百市民和周邊村民聞訊而來,爭相品嘗姜家“十黑宴”。當地村民說:“多虧‘黑產業’發展起來了,這熱鬧起來都比得上過年了。”
打破增收瓶頸,打響“十黑”品牌
姜家鎮蔡家寺村曾是市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脫貧攻堅戰以來,當地交通條件大幅改善,還發展起“姜家黑豬”、黑玉米、黑豆、黑米等特色支柱產業。
“雖說邁過了脫貧線,但群眾的持續增收卻遇到了瓶頸。”去年8月,新上任的姜家鎮黨委書記刁維娜在調研中發現,受種植技術、市場波動、疫情等影響,“黑產業”收益大幅波動。特別是在種植方面,因缺乏技術,產量時高時低;大部分產品銷售靠村里的合作社,渠道單一,因產量低無法與大型商超對接;加工能力匱乏,靠作坊式加工,無法保障產品質量,品牌效益較為低下。
“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打破群眾增收的瓶頸,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并結合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姜家鎮決定大力推動黑五谷(黑米、黑玉米、黑豆、黑小豆、紫薯)和黑五牧(黑豬、黑雞、黑鴨、黑鵝、黑山羊)“姜家十黑”產業的發展,打響“食黑姜家”品牌。
借力各方資源,“十黑”提速發展
“你看,這是我們的育苗大棚,現在全村的黑水稻、黑玉米等都在這里育苗。”在蔡家寺村一隅,有一座透明的現代化育苗大棚,可以進行溫度調節,為種苗提供最優的生長環境。
刁維娜告訴記者,這是利用中央項目資金建設的育苗大棚,解決了農戶分散育苗導致種苗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為產業規模化發展打下了基礎。
借助各類資源,當地“黑產業”升級面臨的其他難題也被一一突破。在三峽農科院專家的長期蹲點幫扶下,今年姜家黑玉米平均畝產由以前的800斤增長至1200斤,黑水稻平均畝產由350斤增加到700斤,最高達到900斤;引入中華農業集團參與土地整治指導,進行全程社會化服務;引入重慶糧食集團助力儲藏加工;引入“糯又香”公司生產加工黑臘肉制品;爭取市級部門資金建設智慧化雞舍;加快祖代黑豬種豬場建設……
就這樣,姜家“十黑”產業快速發展。今年,姜家鎮黑五谷種植面積已由過去的400余畝增加到2000畝。以蔡家寺村為例,預計今年全村“十黑”產業產值將達到19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
該村村民徐慶今年就新種上了黑玉米、黑水稻,養起了黑雞,加上公益性崗位所得,收入已超過3.2萬元,“都說鄉村振興好,現在日子越來越好,我是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
增加銷售渠道,“十黑”未來更好
產業發展起來了,如何打開市場?從今年市場反饋看,黑豬、黑雞等銷售不愁,但黑五谷種植面積擴大后,銷售遇到一些困難。
“我們的黑玉米有個特點,就是成熟后只有三天最佳采摘期,如果不采摘就會變老,品質大幅下降。”至今,刁維娜還記得今年黑玉米集中上市那段時間的銷售困境:短短一周時間,就有35萬斤黑玉米采摘待售。這么大的量,靠原有的銷售渠道難以消化。
那段時間,刁維娜天天都在發朋友圈,還帶著村干部一起跑批發市場、商超等,帶頭賣出了6萬斤黑玉米,“我們甚至在辦公室時刻用電飯鍋蒸好黑玉米,待前來洽談的客商品嘗后購買。”
最終,通過商超、批發商、政府機關食堂訂購、微店等各個渠道,黑玉米全都賣了出去,并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今后,我們的產業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還得不斷尋求新的銷售渠道。”刁維娜告訴記者,由于姜家“黑產業”規模化發展有了較好的基礎,成功吸引了重慶農業龍頭企業載禾農業落戶,依托載禾現有的銷售渠道,將有效推動姜家“十黑”的發展,形成訂單化生產的新渠道。
“目前,我們正在加快‘食黑姜家’公共品牌的申報。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有更多村社村民受益于‘十黑產業’,姜家產業振興的愿景將一步步變為現實。”刁維娜說。記者 王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線路在重慶順利跨越長江
- 人民網重慶12月5日電 (劉政寧)12月5日,隨著跨江導線上最后一個附件安裝完成,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重慶段)江津長江大跨越順利完成。按照計劃,該線路預計2022年全線貫通并具備帶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