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銀保監局加快建設“3+N+1”特色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
人民網重慶12月14日電 (胡虹)為進一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轉變金融服務思路和模式,讓更多促進共同富裕的舉措直達人民,12月13日,重慶銀保監局印發《關于加快建設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 促進安居樂業 助力共同富裕的通知》(以下稱《通知》)。
《通知》提出,堅持黨建引領,擦亮“紅金渝”金融行業黨建品牌,以“三網融合”、“N個場景”和“一站通達”為抓手,加快建設適合重慶特點的“3+N+1”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包括引導機構將新市民金融服務融入“金融機構網點+街道社區”的社會基層治理網、數據互通業務協同的“金渝網”、強化行為管理的銀行業合規管理網;貼合新市民“安居樂業”的各類需求和使用場景痛點,擴大有效供給,降低服務獲得門檻;探索推進一站式服務,建設新市民金融服務示范區、示范點,在政務服務平臺開設“新市民金融服務專區”,共同打造重慶新市民金融服務特色品牌等。
目前,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在新市民金融服務融入社會基層治理實踐中已有較多經驗積累。如農行榮昌支行積極探索黨群服務模式,與雙河街道辦事處共同舉辦金融服務進社區活動,幫助外地在榮大學生及時獲得貸款支持,滿足了創業初期資金需求。交行彈子石支行與彈子石商會開展聯建共建,打造“鄰距離 心親近”社區金融服務典范,使新市民金融服務更加貼近群眾。
據了解,今年3月以來,重慶銀保監局強化監管引領,在全國率先出臺《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樂業實施細則》,推進發揮政策合力,搭建數字平臺,豐富金融供給,基本形成了涵蓋創業就業、安居消費、子女教育、醫療、養老、基礎金融服務等全方位的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目前,新市民專屬信貸產品和保險產品30余個,信貸余額近200億元、保險金額近30億元。其中,不與戶籍掛鉤的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渝快保”賠付水平為全國主要省會城市最高。
下一步,重慶銀保監局將繼續強化引導,加大示范引領和監管激勵,進一步激發金融機構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內生動力,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新市民重點群體傾斜,讓新市民在重慶立住腳、留住心、扎下根。
以下為《通知》原文:
重慶銀保監局辦公室關于加快建設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安居樂業助力共同富裕的通知
渝銀保監辦發〔2022〕166號
各銀保監分局,各政策性銀行重慶(市)分行、各大型銀行重慶市分行、各股份制銀行重慶分行、各地方法人銀行、各城市商業銀行重慶分行、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各直管村鎮銀行,各在渝保險法人機構、各財產險保險公司重慶(市)分公司、各人身險保險公司重慶(市)分公司,重慶市銀行業協會、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
今年以來,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扎實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樂業的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根據銀保監會關于加快推進新市民金融服務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建設適應重慶特點的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保障更多金融服務舉措直達人民,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建引領。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學用貫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進一步轉變金融服務思路和模式,強化黨建引領,擦亮“紅金渝”金融行業黨建品牌,因地制宜,積極謀劃,強化責任擔當,讓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直達。
二、立足重慶特點打造服務體系。立足重慶“大城市帶大農村”的格局和“城鄉統籌試驗區”的定位,聚焦各類新市民群體,特別是進城農民、新畢業學生、來渝創業就業人員的金融需求,打造適應重慶特點的新市民“3+N+1”金融服務工作體系,以“三網融合”、“N個服務場景”和“一站通達”為抓手,內化服務動力,促進政策合力,提升科技能力,打通難點堵點。
三、融入基層治理網提升響應力。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參與央地協同共建金融黨建新陣地,主動融入社會基層治理網,加大對接社區、街道等基層社會治理主體,積極參與“中心+站點”黨群服務模式,發揮黨員先鋒隊作用,探索“金融機構網點+街道社區”的工作對接模式,助力發揮社會基層治理網格對格內企業和居民貼得近、情況熟、把得準的優勢,及時針對網格內新市民在工作、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產品支持、服務支持、信息支持等多種方式排憂解難,提高主動服務、全面服務的快速響應能力。
四、融入數據互通網提升精準度。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充分融入“金渝網”的建設和運用,積極支持政務部門根據新市民服務需求加強數據治理,促進政務數據、金融數據等深度整合,進一步提升信息價值,實現新市民客戶精準畫像和風險評估,共同推進完善新市民信用體系,減少對收入證明和抵質押物的依賴,簡化提供資料和手續環節,縮短業務辦理流程,提升服務精準度和便捷度。
五、融入合規管理網提升風控力。相關銀行機構要加快將新市民金融服務融入銀行業合規管理網格化工作。加大“線上智能化、線下網格化”的管理技術支撐,以充分的事前關愛教育、事中監測排查、事后處置警示,構建有溫度、有精度、有力度的網格。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將新市民合法權益保護納入消保專項考核,強化營銷和服務全過程管理,充分運用網格陣地開展新市民反賭反詐宣傳,有效攔截各類詐騙,保護新市民的“錢袋子”。
六、貼合需求場景擴大有效供給。各銀行保險機構要貼合新市民“安居樂業”各類場景中的金融需求痛點,充分運用相關部門出臺的配套政策和貼補資金,加大與各行業協會、行業主管部門對接,著力優化“保障+信貸”的金融服務模式。地方法人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發揮本地優勢,制定重慶專屬新市民方案,針對靈活就業等重點人群和重點行業擴大推出定制型保險保障、專屬信貸產品,擴大保障廣度,提升服務深度。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通過金融讓利方式引導企業與農民工等群體建立就業幫扶利益聯結機制,加大支持各類就業幫扶車間、創業就業基地等,助力重點群體穩崗就業。
七、貼合使用場景降低獲得門檻。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切實降低服務獲取門檻。降低專屬保險產品保費門檻與起保要求,提高風險保障水平。針對疫情影響導致的就業波動,加大提供短期意外、醫療責任等員工保障計劃。用好產業鏈場景生態,擴大信用類信貸產品至產業鏈末端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支持新市民群體紓困解難。通過實行“承諾制”、優化業務流程、加大科技運用等方式,提升新市民開立賬戶便利性,減少新市民異地補卡換卡“多次往返”問題。落實差異化房地產信貸政策,在本地政策下限基礎上,合理確定個人住房貸款具體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合理確定符合購房條件新市民首套房個人住房貸款標準,提升借款和還款便利度。
八、推進一站服務打造特色品牌。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結合自身實際推進新市民系統標簽和數據標準建設,積極聯合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探索工作協同的“一站式”服務,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務示范區、示范點。積極支持在市政府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新市民金融服務專區”,全行業共同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務特色品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做好年度集中宣傳月活動和常態化持續宣傳,為新市民享受金融服務營造良好氛圍。
九、加大考核引導鼓勵廣納意見。各銀行保險機構應進一步加強新市民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力度,及時研究解決重難點問題,加快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新市民金融服務內部考核評價體系,特別是要完善績效考核、盡職免責等相關規定,優化內部轉移定價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鼓勵銀行業保險行業自律組織采取多種措施或聯合相關專業機構、行業組織、高校等廣泛收集各方面意見積極開展新市民客戶滿意度調查。監管部門可將調查結果作為相關情況通報、工作評價的參考。
十、強化監管督導開展通報交流。重慶銀保監局將根據銀保監會相關要求開展監管評價,并作為監管評級、市場準入、現場檢查的重要考量要素。進一步完善可采集、可量化、可比較的新市民金融服務監測分析體系。持續關注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新市民金融服務典型案例和良好做法,開展多形式行業情況通報交流,強化示范引領和指導,在相關工作中體現正向監管激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