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區厘清政府、社區、群眾的權責邊界
探索分級處理基層治理事務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9日 11 版)
走進重慶江津區鼎山街道長風社區,居民歡聲笑語,車輛整齊停放。但以前,這里是另一番情形:建筑老舊、車位緊張,沒有物業公司,管理混亂,居民頗有意見。
這個老舊社區的轉變,得益于“三會”解“三事”基層治理機制的推出。2021年以來,針對基層治理事務內容龐雜、民主協商議事流程無序等問題,江津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將基層事務劃分為“公事”“共事”“家事”,并交給街道聯席會、社區評議會、網格鄰里會分類分級處理,厘清政府、社區、群眾的權責邊界,有助于統籌資源,凝聚合力,將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基層。
明確責任清單和分類細則,對基層治理事務進行分級處理
江津區“三會”解“三事”機制的出臺,源于基層治理實踐的需要。
“街道物管科6個工作人員每年要處理1000多起矛盾糾紛。”鼎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唐曉敏介紹,以前,一些責任沒劃清楚,群眾有事不知道該找誰。如長風社區停車問題本應由社區解決,不少群眾卻來找街道。此外,基層治理還存在議事主體引導性不夠、議事流程不夠規范、辦事過程缺乏監督等問題。
為此,鼎山街道創新推出“三會”解“三事”治理機制,確定責任清單和分類細則,“公事”即政府管理事項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等重大事項,“家事”為與居民自身相關的個人事務,而介于兩者之間、涉及社區居民共同事務為“共事”,如小區管理等。
在“三事”分流基礎上,鼎山街道明晰議事主體。“公事”由各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街道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工作聯席會協商解決;“共事”由社區評議會協商解決,社區黨組織牽頭,網格長、物業企業、群眾代表等參加,網格黨組織則牽頭組織網格鄰里會;“家事”交由群眾解決,網格員、調解員和熱心居民等共同參加。
“厘清責任邊界,讓各級機構職責分明,該社區辦的社區辦,該街道出面的街道靠前服務。”唐曉敏說,長風社區停車難問題主要由社區解決,但新設停車位還涉及規劃問題,由街道出面聯系區級部門加強指導,推動問題順利解決。
“鼎山街道的探索,提高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有效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說,為此,江津在全區推廣“三會”解“三事”制度,“家事”鼓勵群眾自己辦,“公事”則由政府部門一起辦。
鼎山街道長風社區居民李有才向社區反映屋頂漏水的情況,社區工作人員將其界定為“家事”,交由網格員處理,網格員召集本單元相關的8戶居民召開網格鄰里會。經過討論,大伙同意使用大修基金維修屋頂。很快,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快速建成屋頂雨棚。
白沙鎮出現三輪車違規載客運營現象,屢禁不止。白沙鎮黨委將這一事項界定為“公事”,組織專題研判會,聯動相關各部門,多管齊下;鎮綜合執法部門持續開展專項執法;鎮信訪辦摸清三輪車群體人員組成,加強疏導;社保部門組織專項招聘會,鼓勵有就業能力的三輪車群體轉產就業;鎮公路所積極對接上級部門,推進城區公交路線開通。
在江津區,群眾逐漸形成“三事”分流意識:家里排污管道堵塞屬于“家事”,找網格;小區垃圾清理問題屬于“共事”,找社區;加裝電梯屬于“公事”,找街道……“三會”解“三事”機制運行以來,江津區各類矛盾糾紛數量同比下降35.2%。
建立多維度評價監督機制,對議事結果進行跟蹤問效
“監督員又出門了?”有鄰居問道。
“我要去看看工程有進展沒。”胡明清笑答。
鼎山街道艾坪社區美林小鎮小區居民胡明清今年71歲,因說話辦事公道、熱心公益事業,被選為民主監督員。為提升“三會”解“三事”機制效能,鼎山街道專門選聘300名區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擔任民主監督員,監督事項進展。
過去,該小區消防通道被堵,導致居民出行不便。小區將其列為“共事”辦理、啟動施工,胡明清時常到施工現場查看,監督工程進度。
江津區明確,“三會”解“三事”機制要有人監督,結果要向群眾反饋,接受群眾評議。為讓監督更加有效,鼎山街道還建立多個維度的評價監督機制,即“家事”由當事人評價、“共事”由居務監督委員會和民主監督員評價、“公事”由江津區人大常委會鼎山街道工作委員會評價,對議事結果進行跟蹤問效。
針對如何分類研判群眾需求等問題,該制度仍需完善
試點“三會”解“三事”機制以來,江津區轉變思維方式,推進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民主協商自治,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目前,該制度還處于不斷實踐和探索的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周學馨表示,要進一步推進協商會議制度化,如明確街道聯席會召開的時間、人員、表決方式、成果運用等,并通過文件固定下來。
周學馨認為,“三會”既有協商會議,又有決策會議,要注意區分兩類會議,注重協商會議實際效果,可邀請利益相關方參加協商會議,將議而不決的事項納入到決策會議中去決定。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鄒東升表示,“三事”可能存在交叉,而且并非一成不變,可能相互轉化,還需要精細化處理,優化“分類分級”研判機制,精細分流居民需求。
“我們將結合主題教育,學習各地先進經驗,進一步增強社區居民參與基層治理能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效能。”李應蘭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