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數據來源: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2023年,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個百分點。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超10.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超58.4萬億元,增長5.5%;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超30.5萬億元,增長5.7%。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推進。一個個增長極、動力源、發展帶加速崛起,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氣象、新格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力優化經濟布局。
代表委員表示,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我們積極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支持薄弱縣區兜牢底線,實施工業、現代農業等‘十強縣’激勵政策,讓強縣跑得更快,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山東省財政廳廳長李峰代表說,將加快完善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財稅體制機制,在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貢獻財政力量。
“當前,進城務工人員和新市民多,反映了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國眾聯集團董事長黃西勤代表說,要通過全面強化城鎮公共服務功能,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有發展。黃西勤代表建議,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支持,提供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保障,使新市民在城市能夠安居樂業;要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配套,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
“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委員建議,為農民工群體創造在城市穩定居住和就業的條件,對返鄉就業或城市創業人口在住房租賃、就業創業等方面積極提供幫助;大量吸納農村轉移人口的城市,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學校、醫院、公租房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
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未來,我們將從完善產業聯動推進機制、健全創新發展協同體系、推進交通互聯互通等三方面繼續發力。”湖南省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恢清代表表示,都市圈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注重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株洲將堅持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方向,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
智慧社區建設是推動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現階段,我國智慧社區建設蓬勃發展,應重點關注應用場景規劃、社區治理數據庫建設、軟性服務配套等短板。”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代表認為,要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大數據思維,逐步建成各種信息交互融合的社區治理大數據平臺,為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提供數據支撐,通過不斷完善智慧社區建設、提高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讓群眾享有高品質生活。
“要通過一體化布局謀劃,統籌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果。”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委員認為,要探索城市治理模式,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的主動性、創造性,加強幸福鄰里中心建設,提升城市的整體性、系統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長性。
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河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永強委員表示,近年來,河北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強化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張永強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強環首都圈的交通規劃與建設,讓創新要素流動更加暢通,讓產業協作更加順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吉林大力發展冰雪經濟,不斷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北京吉林企業商會會長葛堅委員建議,進一步支持、鼓勵、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減稅降費支持力度,持續營造公平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釋放更大活力,更好助推東北全面振興。
“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既要找準定位、各展優勢,又要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不斷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王志杰代表說,涪陵區地處長江、烏江交匯處,近年來立足獨特水運優勢,加強與烏江上游地區協同合作,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王志杰代表表示,沿江省市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增強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本報記者徐陽、張佳瑩、鄧劍洋、林子夜、鄭智文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8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