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中歐班列“首發司機”:見證“開放之路”
7月的重慶,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團結村中心站,同樣是“熱騰騰”的場面。這里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的始發站,汽笛嘹亮,班列頻繁進出。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在這里集結后走向世界,而來自全球的貨物也通過這里被分送到全國。
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全程時刻表班列首發。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供圖
“X9584,請求發車。”
7月6日,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江彤駕駛著中歐班列(渝新歐)駛出團結村中心站。
“很幸運,總能趕上中歐班列的重要時刻。”江彤感嘆。6月15日,中歐班列(渝新歐)正式開行全程時刻表班列,并實現去回雙向貫通。7月6日發出的這趟車就是全程時刻表班列開行后,江彤的首次值乘。
同樣的幸運,發生在13年前。
2011年3月19日,通過嚴格篩選,42歲的江彤成為中歐班列(渝新歐)首發司機,駕駛著全國首列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
“很激動,很自豪,也感到責任重大。”對于當時的情景,江彤記憶猶新。
首發當日,他早早地整理好著裝,提前來到駕駛室,仔細檢查機車,每一個環節都謹慎小心,反復確認機車性能,調試信號等待發車指令。
“現場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在駕駛室內,我反而更冷靜。”當接到發車指令后,江彤鳴長笛、松剎車,推動前進手柄,啟動首列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渝新歐)路遠且長,經達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從阿拉山口出境,到達目的地德國杜伊斯堡,全程行駛一萬多公里。
“很多人都以為我會一路從重慶把列車開到德國去,其實不是。”江彤說,一趟班列是分了不同路段的,每一段都有相應的司機。作為“第一棒”,江彤的任務是把列車從重慶沙坪壩區開到四川省達州市,然后交給下一站隊友。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江彤。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重慶至達州全程242公里,線路橋隧占比達41%,運行約3個小時,在控制運行速度上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江彤說,同時還要確保零事故、零晚點、零故障。倘若“第一棒”不能做到安全正點,將影響后續的班列運輸時效。
“必須跑好‘第一棒’。”這是江彤給自己定的要求,也是他13年來駕駛中歐班列(渝新歐)的準則。“看到一件件貨物走出國門,心里很驕傲,也愈發覺得擔子很重。”
歲月匆匆,江彤13年如一日地跑好“第一棒”,在不變的242公里鐵路線上,感受著中歐班列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從最初的每月僅開行1列,到每天開行超10列;從最初裝載單一的產品,到如今涵蓋上千種貨物……如今,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穩定運行線路超50條,輻射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10個城市。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累計開行超1.6萬列,運輸箱量超130萬標箱,運輸貨物近1700萬噸,累計運輸外貿貨值超5300億元。
“我有時候在超市購物,看到貨架上的外國商品,都忍不住會驕傲地想,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班列拉回來的。”江彤難掩自豪地說。
隨著年齡的增長,近幾年來,在完成值乘任務的同時,江彤的主要精力是交好“接力棒”。在他耐心指導下,32歲的徒弟呂嗣湘,已經成長為重慶機務段興隆場南運用車間渝秀貨車隊的指導司機。
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常態化班列,呂嗣湘成為最早一批開行這條“南向通道”的列車司機。現在,鐵海聯運讓重慶到達東盟國家的運輸時間,從平均32天縮短到約18天,運量持續增長,呂嗣湘所在的車隊也由最初的100多名司機增長到300多名。
位于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 人民網 蘇纓翔攝
師徒二人堅守在不同的兩條開放大通道上,一條向西拓展的國際物流大動脈,讓重慶和亞歐大陸緊緊相連;一條向南延伸的跨國大通道,將成渝地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東盟緊緊相連。
2024年4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綜保區位于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緊鄰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無縫銜接。
“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設立后,預計未來開行的班列會越來越多,對司機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我將毫無保留地將班列掛頭‘穩、準、輕’的秘訣傳授給青年司機,希望他們將國際班列安全正點運輸的接力棒一手一手傳遞下去。”江彤說。
再過幾個月,55歲的江彤就要退休了,頭發花白的他仍堅守崗位,駕駛中歐班列在鐵路上飛馳。他一路見證的,是重慶不斷延展的開放之路。(吳成良、胡虹、劉祎、黃亞輝、李美玉、蘇纓翔、鐘文興、宋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