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1中國軟件大會在重慶舉行。作為工業4.0新技術之一,區塊鏈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十四五”七大數字經濟創新重點產業之一。
本次軟件大會分論壇之一“移動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高峰論壇”上,主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齊聚一堂,以“壯大工業軟件 促進產業鏈改”為主題展開探討,為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動力,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清華校友總會AI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經濟學博士韓亦舜說,“當前,區塊鏈正在快速發展并逐漸滲透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成為助力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區塊鏈專項發展政策不斷出臺,各行業使用率逐步提高,產業規模穩步提升。隨著產業鏈不斷完善,社會認知逐步提高,場景日益豐富,區塊鏈應用效果也會逐步顯現,通過與其他新技術的協同創新發展、區塊鏈賦能傳統行業,將為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面對區塊鏈技術的熱潮,近年來各大企業在區塊鏈技術上頻頻布局,技術創新與應用探索日益活躍,孕育著巨大的創新機遇。企業如何跟隨技術創新趨勢,把握行業發展方向,讓區塊鏈更好賦能實體經濟?論壇上,專家學者積極獻計獻策。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進認為,芯片處理的核心是“數據”,過去的社會發展中,物資和能源是生存的基本元素,“但是當下數據已經成為生存的第三個元素,人們無時不刻在產生數據。區塊鏈技術解決的核心,也是數據問題,智能區塊鏈時代的技術基礎是算力,存儲、連接、傳感,此外還有安全、效率等問題。”他表示,目前針對這幾類,有解決大算力問題的AI芯片,解決存儲和算力問題的存儲芯片,解決網絡和傳感問題的光點傳輸芯片。
清華大學信息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副理事邢春曉表示,智能制造最受制于人的核心是軟件、數據庫、操作系統等,區塊鏈能重新構建工業互聯網的數據體系,打造三位一體的科學決策體系。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毅表示,國內區塊鏈發展面臨最重要的挑戰是“跨鏈”,“怎么說服眾多相關方一起加入一個區塊鏈?”在他看來,解決方法是“鏈鏈互通”,跨鏈是未來3.0發展的重要標志。
成都清數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趙勇表示,我國消費互聯網達到全球第一,但是產業互聯網差距還很大,也存在幾大痛點。具體表現在:國產自主之痛——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基本上是依賴國外的技術;算力之痛——很大一部分的算力沒有用在生產上,造成算力浪費;數據之痛——數據被中心大巨頭壟斷;區塊鏈之痛——不可能三角技術問題難以解決。
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克認為,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通證設計至關重要。
隔空網絡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總裁吳勇介紹了全球首款移動端通用型基礎設施——生物鏈林,目前生物鏈林已經申請了91項發明專利,移動端發明專利數在全球排名第一,并且解決了區塊鏈中“不可能三角”問題,在分布式、安全性的前提下,還具備極高性能,不會發生網絡堵塞。
圓桌對話環節,國內知名學術專家、企業帶頭人,聚焦區塊鏈技術對實體經濟帶來的顛覆與重構,以及區塊鏈如何賦能實體經濟展開探討,深入全面解析區塊鏈,為業內帶來全新的思考和行動視。記者 郭欣欣(來源:重慶商報)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