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清:大足加快建設國際文旅名城 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走”出去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在2024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推出“新時代 新征程 新重慶——2024重慶兩會會客廳”系列訪談,邀請市內各部門、區縣、企事業單位黨政一把手,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重慶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談發展思路、戰略、措施和目標。
3D打印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主尊頭像受市民青睞。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21日電 千手觀音、華嚴三圣近如眼前;漫步青石小路,一日可覽寶頂山四季美景……今年春天,大足石刻將“飛上云端”,讓更多人感受世界文化遺產之美,這得益于大足石刻數字化建設最新成果—“云游·大足石刻”工程。
“大足區將全面提升大足石刻保護研究利用水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4重慶兩會期間,重慶市人大代表、大足區委書記陳一清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云游·大足石刻’不僅是文旅產業的一次數字創新,更是大足保護大足石刻的一次全新嘗試。”
寶頂博物館。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挖大足石刻時代文化價值
筑牢中國石窟寺特色文化根基
“云游·大足石刻”工程利用高精度數據采集設備配合無人取景方式,在不對景區及文物造成任何損害的前提下,對大足石刻景區地形地貌、摩崖造像,及大足石刻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毫米級三維數據掃描和1:1數字孿生建模,深度還原大足石刻這一唐宋石刻美學這一曠世之作。借助網絡,市民網友通過手機或各類終端屏幕,可實現一秒鐘“抵達”大足石刻,開啟一場奇妙的元宇宙之旅。目前,該工程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大足寶頂山造像也將作為首批文物,通過“云游·大足石刻”飛向世界。
除了“云游·大足石刻”工程外,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近日對《巴蜀石窟全集》前期拍攝圖片進行整理,并邀請專家就巴蜀石窟最新研究撰寫論文。
川渝兩地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多達2850處,占全國總數的1/3以上,是我國石窟寺分布最密集的區域。去年3月開始,大足石刻研究院牽頭啟動了《巴蜀石窟全集》的編撰工作,相繼對重慶合川、潼南,四川安岳、廣元、巴中等地的石窟進行了科考式攝影、拓片等基礎資料收集。
目前,已完成80余處石窟寺、3700余個龕窟的現場采集,整理圖版近千張。《巴蜀石窟全集》將以圖文形式充分反映巴蜀石窟的發展歷程和整體面貌,為保護、利用巴蜀石窟提供最真實的歷史資料。
“這是大足石刻學術研究體系化、達到新水平的一個具體體現。”陳一清說,在加強大足石刻研究方面,大足區深入挖掘闡發大足石刻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推出一批具有行業示范、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持續筑牢中國石窟寺特色文化根基。
大足石刻文物醫院。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高標準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去年,大足石刻學術研究碩果累累:大足石刻研究院被市政府批準為第四批“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石窟文化聯合研究生院”成立;全年開展科研項目30項;《大足石刻全集》獲得第八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并“入駐”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委共同打造的長江文明書館;持續推進大足石刻中小石窟考古報告編撰出版,完成大足石刻數字學術資源庫建設相關工作;完成“五山”解說詞的修編,《大足石刻總錄》《大足石刻志》《大足觀音造像研究》《高峰寺山村古跡與歷史記憶》出版。
從屈指可數的幾篇文章到上千篇論文的發表,從沒有專著到上百部圖書的出版,從一般性研究到“大足學”建立……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于大足石刻這座學術金礦,攀崖壁,踏古跡,考文獻,探尋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挖掘大足石刻的厚重歷史和人文積淀,讓塵封在歷史中的文化瑰寶閃耀出新時代光芒。
陳一清透露,大足區將以成功承辦首屆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為契機,高標準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持續辦好中國石質文物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大足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活動,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拓展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
小佛灣修復現場。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加快建設國際文旅名城
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走”出去
只重保護、不講利用,文物只能“孤芳自賞”。“如何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走’出去,更好地發揮好文化遺產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陳一清表示,近年來,大足區堅持守正創新,對標國際一流,加快建設國際文旅名城,讓大足石刻走下崖壁,與國際對話、向世界邀約。
走在大足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以大足石刻為主題的石雕工藝品,大足石雕作品暢銷國內外,年創造產值20億元,帶動上萬人就業。大足石雕產業的蓬勃發展,充分體現了大足石刻活化利用的成效。
修復釋迦牟尼涅槃像。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更好弘揚石刻文化、振興文創產業,2019年初,大足區在三驅鎮設立了大足石刻文創園。短短3年時間,園區已累計簽約入駐企業162家、總投資209億元,還匯聚了27名省部級工藝美術大師。同時,大足區還通過數字技術活化千年石刻,去年國慶假期,大足石刻景區游客中心的8K球幕《大足石刻》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自去年7月以來,大足石刻數字展示中心已接待游客超7萬人次,并獲評國家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游客參觀大足石刻。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大足石刻研究院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場景復原等科技手段構建大足石刻傳播矩陣,建設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開發大足石刻文創產品和數字藏品,形成線上云游、線下體驗的“孿生”格局,多層次、多角度、多空間、多媒體,提高遺產展示的體驗性、參與性和趣味性。在此基礎上,大足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全力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說話”,不斷提升大足石刻國際影響力。
此外,大足區還全域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大足石刻保護提升、數字活化、“五山”聯動等工程,加快龍水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提檔升級隆平五彩田園、“如夢荷棠·山灣時光”、重慶紅巖重汽博物館等一批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特色景點,實施“增星添A”“快旅慢游”等計劃,打造一批名景、名鎮、名街、名村、名巷、名樓、名店、名品等,加速構建“日月輝映、繁星閃爍”的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攜手四川資陽加快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聯動武隆、南川、都江堰等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打造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陳琦、劉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陳一清:大足加快建設國際文旅名城 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走”出去
-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在2024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推出“新時代 新征程 新重慶——2024重慶兩會會客廳”系列訪談,邀請市內各部門、區縣、企事業單位黨政一把手,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重慶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談發展思路、戰略、措施和目標。…